□付克友 成都
  近日,一篇題為“一個小米黃牛發家自述:三年賺千萬”的文章在網上瘋傳,雖然小米方面拿出了“本是商業機密”的快遞發貨數據自證清白,但這還是再次引起了業內外對於小米“饑餓營銷”的激烈討論。
  在很多人看來,黃牛黨不是什麼好詞,猶如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。小米顯然對此也感覺很不光彩,所以不惜“曬底褲”以正本清源。但是,黃牛黨真的是小米的污點嗎?
  黃牛黨本身未必是壞事。作為一種市場現象,黃牛黨之所以存在,是因為有利可圖;而之所以有利可圖,是因為消費者願意支付高於廠家的價格;而消費者之所以願意支付更高價格,是覺得物有所值。在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,這就是需求催生供給,是願打願挨、自由交易的結果。它不僅不是污點,可能還是優點呢———某個品牌能夠擁有大量的黃牛黨,正是這個品牌的名片和榮耀,與它的品牌價值、受歡迎程度成正比。
  拿手機市場來說,有黃牛黨的品牌屈指可數,可不是誰想有就能有的。要論黃牛黨最多,恐怕還輪不到小米,而是蘋果。但是我們聽誰說過,黃牛黨是蘋果的污點呢?為什麼在蘋果那裡不是污點,在小米這裡就成了污點?顯然沒有道理。
  小米被詬病的是所謂“饑餓營銷”,即推出的產品供不應求,催生了黃牛黨。但是要知道,手機市場是一個充分競爭、寸土必爭的市場,有市場不去占領,不是等死嗎?所以小米老總雷軍在成都的演講中說“需要調試產線,一步步爬坡”的工業產品規律還是可信的。當然,另一種說法是,小米與眾多手機品牌“先盈利後虧損”不同,它利用了電子產品更新換代快的摩爾定律,採取“先虧損後盈利”的銷售路線,即先以較高配置、較低價格保證性價比,吸引用戶,快速形成規模效應,隨著成本曲線的向下傾斜而大規模盈利。但是,即便如此,作為一種銷售策略,也無可厚非。因為其他任何廠家都可以這樣乾,而且這樣乾也需要冒著潛在消費群體流失的風險。
  同時,還要看到,黃牛黨侵蝕的其實是商家的利潤。也就是說,小米本來可以一開始把產品價格訂得更高一些,只是為了形成口碑和品牌效應沒有這樣做。實際上,小米也並不歡迎黃牛黨———不僅利潤要流失,口碑也可能會消失,哪個商家會這麼傻呢?這就是為什麼小米公司會規定,任何員工私下把產品賣給黃牛黨都會受到嚴厲處罰。但小米不能左右外部的市場需求。
  當然,並非市場上所有的黃牛黨都不會成為污點。比如,火車票市場上的黃牛黨,就為廣大乘客深惡痛絕,甚至也被有關部門嚴厲打擊。但是此黃牛非彼黃牛。因為鐵運是一個壟斷行業,消費者別無選擇,黃牛黨就如同附在鐵運壟斷上的寄生蟲。而手機市場不同,沒有壁壘,競爭慘烈,消費者有很多自由選擇,不存在利益侵害。在某種程度上,黃牛黨的存在,還有促進商品流通和市場競爭的功效呢。  (原標題:黃牛黨並不是小米的污點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w78swgvf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